世界骨质疏松日(World Osteoporosis Day),是每年的10月20日,由世界卫生组织于1998年正式确立,其目的是对大众普及有关骨质疏松症的知识,预防和减少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。
骨质疏松已成为困扰老年人群的主要疾病,其发病率已经紧随糖尿病、老年痴呆,跃居老年疾病第三位。骨质疏松症最大的危害是易导致骨折,与骨质疏松相关的骨折在老年人中发病率高达30%以上。近年来年轻的都市女性中患骨质疏松的人越来越多,乱减肥、怕日晒、少运动是主要原因。

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流行病,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,如造成腰酸背痛、变矮和驼背,影响生活质量。但其最大的危害还是容易发生骨折,发病率为27.5%-32.6%,许多患者因此致残,50%的患者需全天候生活护理,20%的患者需常年照顾。此外,部分患者会因各种并发症死亡,存活者也会因残疾致使生活质量大大降低,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。

中国约有7%的人口患有骨质疏松症
目前中国已是世界上拥有骨质疏松症患者最多的国家,约有患者9000万,约占总人口的7%。
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中国会员单位提供的数据显示,中国每年因骨质疏松症而并发骨折的发病概率超过9%,并有每年增高的趋势。
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。医学人士介绍,骨质疏松是一种日益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疾病,因骨质疏松导致髋关节骨折其1年内病死率达20%,生存1年以上者约25%丧失活动能力,为此全球都应予以普遍关注和重视。
专家们提醒,任何人都可能患上骨质疏松症,骨质疏松症常常可引发其他严重的并发症。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原因包括:遗传因素,营养失衡,活动量不足,长期酗酒、吸烟和嗜食含咖啡因的食品,以及长期服用抗生素、类固醇激素、利尿剂等药物。
专业人士建议,人们平时在饮食上应多摄入含有丰富钙质及维生素D的食物,要养成进行户外运动的习惯,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,不吸烟,不酗酒,定期去医院做骨密度的测试,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防治骨质疏松的药物。

预防从儿童抓起,青少年是骨发育的关键时期,大约20岁以前能获得90%以上的骨密度。因此,预防骨质疏松症从儿童期开始,每天喝一袋牛奶,多进食豆类、蔬菜、水果,并通过经常的户外活动和晒太阳,获取足够的维生素D;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监测。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、多发病,位居中老年人五大疾病患病率之首。严重地危害老年人的健康,已成为当今世界广泛关注的严重社会问题之一。
要进一步加强骨质疏松的宣传教育,使全社会认识到骨质疏松的普遍性和危害性,使广大的骨质疏松患者能够早期发现,早期诊断,以便得到及时治疗,最大限度地减少骨质疏松对中老年人的危害。
三大症状当心骨质疏松症
骨质疏松症因为没有明显的早期症状,容易被人们忽视,最终导致严重的后果,甚至危及生命。所以,当你在生活中若出现以下三大症状时,则需要警惕患有骨质疏松的风险。
1、腰背酸疼和腿脚抽筋
患者最常见的是腰背酸疼和腿脚抽筋,其次是肩背、颈部或腕、踝部疼痛,患者不易说清引起疼痛的原因,疼痛可发生于坐位、立位、卧位或翻身时,症状时重时轻。


2、身材变矮
弯腰驼背,骨骼变形;胸闷气短,呼吸困难(由于脊柱形状改变,压迫肺组织,影响肺功能)。

3、骨折
脊椎、腕部和髋部骨折常见。脊椎骨折中,常是压缩性、楔形骨折,使整个脊椎骨变扁变形,这也是老年人身材变矮的原因之一。

健康的生活方式,有助于强健骨骼
(1) 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:
不吸烟、不过量饮酒;坚持每天进行适当的户外运动;多晒太阳。

(2) 定期检查,积极预防:
加强防摔、防碰、防绊的措施;尽量避免弯腰搬重物、抱孩子等动作;坐公交车尽量不要坐在后排,避免过度颠簸;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。
(3) 平衡膳食,多在食物中摄取钙、蛋白质和维生素D3:
富含钙的食物——虾皮、海带、木耳、排骨、核桃仁等;
富含蛋白质的食物——牛奶、鸡蛋、鱼、豆类及豆制品等;
富含维生素D3的食物——海鱼、动物肝脏、瘦肉等。

(黑龙江大学医院供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