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  |  加入收藏
本站首页|部门简介|机构设置|工作职责|规章制度|办公电话|专题专栏|校园应用门户
现在是:
当前位置: 本站首页>>部门新闻>>正文
 
开学第一课,健康先“打卡”——秋季传染病预防手册
2025-08-26 21:47   审核人:

新学期伊始,九月的校园重现勃勃生机,莘莘学子重返课堂。人群密集的校园环境,也使得开学季成为传染病传播的高风险时期,保障师生们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,以下介绍几种秋季常见的传染病,请大家认真了解,共同做好防护。

1.肺结核

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发生在肺组织、气管、支气管和胸膜的呼吸道传染病。结核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,患者咳嗽、打喷嚏、大声说话或吐痰时,将带有结核杆菌的飞沫排出体外,形成带菌微滴,漂浮在空气中,被他人吸入后造成感染。其常见症状包括咳嗽、咳痰、痰中带血、咯血、低热、乏力、盗汗等。若咳嗽、咳痰大于两周,或有咯血、血痰等症状,应及时主动到医院检查就诊。

2.流行性感冒

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,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,主要经由空气、飞沫进行传播,学校、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的场所易爆发流感疫情。流感症状通常有发热(可达39-40℃)、咳嗽、咽喉痛、头痛、畏寒等,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呕吐、腹痛、腹泻等。


3.水痘

水痘是由水痘 - 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。患有水痘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,主要通过唾液飞沫和空气传播(比如咳嗽或喷嚏),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水痘患者(如疱疹的疱液)或水痘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(如衣物、毛巾、床单)进行传播。水痘具有较强的传染性,感染后表现为皮肤、黏膜上分批出现斑疹、丘疹、疱疹和结痂,还可能伴有发热、瘙痒等症状。


4.基孔肯雅热

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,经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急性发热性传染病。主要症状为发热、皮疹及剧烈关节疼痛,发热常为弛张热,可伴有畏光、结膜充血、恶心、呕吐、食欲减退、腹泻、腹痛等症状。关节疼痛多较剧烈,呈游走性,主要累及四肢小关节,部分患者疼痛可持续数周或数月。


5.流行性腮腺炎

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、全身性感染,以腮腺肿痛为主要特征。病毒可通过直接接触、飞沫、唾液污染食具等途径传播。起病大多较急,无前驱症状。典型的症状有发热、畏寒、头痛、咽痛、食欲不佳、恶心、呕吐、全身疼痛等,数小时腮腺肿痛,逐渐明显,体温可达39℃以上。


6.新冠病毒感染

新冠病毒感染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,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还可经气溶胶传播。感染新冠病毒后,症状轻重不一,常见表现包括:发热、干咳、乏力,部分人伴有咽痛、鼻塞、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;少数人会出现呕吐、腹泻等消化道症状;重症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、低氧血症等,多发生于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。

7.诺如病毒

诺如病毒感染也是秋季常见的传染病,主要引起急性胃肠炎。症状包括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。呕吐一般较为剧烈,腹泻多为水样便,次数频繁,可伴有低热、头痛、肌肉酸痛等症状。诺如病毒传播途径多样,可通过食物、水、接触等方式传播。


预防措施:


1. 接种疫苗:接种流感疫苗、水痘疫苗、卡介苗(预防肺结核)等是预防相应传染病的有效手段,可在流行季来临前接种。

2. 注意个人卫生:勤洗手,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及流动水洗手,尤其是在饭前便后、触摸公共物品后;咳嗽或打喷嚏时,用纸巾、毛巾等遮住口鼻;不随地吐痰。

3. 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:每天开窗通风数次,保持室内空气新鲜;定期对教室、宿舍、食堂等场所进行清洁消毒。

4. 加强锻炼,增强体质:坚持适量运动,保证充足睡眠,合理饮食,提高自身免疫力。

5. 避免接触传染源: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、空气不流通的场所;如必须前往,应佩戴口罩;如身边有传染病患者,尽量减少接触,做好防护措施。

6.防蚊灭蚊:定期清理居住环境中的积水(如花盆、水缸、垃圾桶等),消除伊蚊滋生地;使用蚊帐、纱窗、蚊香、驱蚊液等防蚊用品,尤其在蚊虫活跃的清晨和傍晚减少户外活动。避免被叮咬:外出时穿长袖衣裤,选择浅色衣物(蚊虫对深色更敏感),在皮肤暴露处涂抹合格的驱蚊剂。


温馨提示:如出现发热、咳嗽、腹泻等症状,请立即就医;若确诊传染病,务必及时报备,不带病上课上班,防止疫情扩散。让我们携手行动,筑牢秋季传染病防护墙,为健康生活保驾护航!


(后勤保障处供稿)



已是首条
下一条:开学倒计时!崔本强副校长巡校督查 后勤人昼夜冲刺保开学
关闭窗口

关于我们 | 反馈留言 | 帮助信息

Copyright © 2015 黑龙江大学后勤保障处 All Rights Reserved

地址: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学府路74号  邮政编码:150080联系电话:0451-86609755技术支持:黑龙江大学信息与网络建设管理中心